医考必过

倪珠英辨治小儿咳喘的经验介绍和概念详解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04 14:13
刘晓鹰张穗刘军倪珠英教授行医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治小儿咳喘,辨证独特,疗效显著。现将近年来收集

刘晓鹰 张穗 刘军

倪珠英教授行医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治小儿咳喘,辨证独特,疗效显著。现将近年来收集的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病例101份,均为伴有肺部体征的咳喘患儿。其中男性71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平均8.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5天,病程7天以上者占64.3%.曾用中药及多种抗生素达10天以上者48例,占47.6%.中医分型属痰热壅肺证者67例,痰湿阻肺证者34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者41例,支气管哮喘者27例,哮喘并感染者13例,支气管炎20例。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予基本方:炙麻黄、杏仁、前胡、枳壳、地龙、葶苈子、鱼腥草、钩藤。

2.1 辨证加减用药 痰热盛者加石膏、胆南星、黄芩、金银花;痰湿盛者加陈皮、法半夏、白芥子、细辛;咳喘倚息不能卧,咳甚则呕者加绛香、旋覆花、白果、苏子;兼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槟榔、二丑;气郁症见胸闷、气短、脉沉者加薤白、法半夏、青陈皮;气虚动则咳喘、汗多、咳嗽反复发作者选加太子参、黄芪、黄精;兼外感表证者加荆芥、蝉衣、苏叶、桔梗;郁热阴伤,咳剧、舌暗者加桑白皮、地骨皮;咳久痰多,舌淡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2.2 辨病加减用药 闻湿性罗音者,加车前草、石韦、冬瓜仁;闻哮鸣音者,选加细辛、川芎、椒目、绛香、厚朴、蜈蚣;肺部呼吸音低者,选加丝瓜络、川芎、细辛、香附、僵蚕;闻痰鸣音者,重用蛤蚧粉、冬瓜仁、石菖蒲。

3 治疗结果

服药7天后判定疗效。痊愈(咳喘及肺部体征消失)71例,显效(咳嗽偶见,不喘,肺部体征明显减轻)19例,好转(咳喘减轻,肺部体征减少)10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1例。总有效率99.01%.

4 典型病例

吴某,男性,2岁半,1998年3月2日来诊。主诉:阵发性咳嗽2周余。患儿2周前因着凉而咳嗽,发烧,体温39℃,无恶寒。曾用“先锋必”等抗生素15天,热虽退,然咳不减,呈阵发性咳嗽,有痰,喉间痰鸣,无鼻塞流涕,口不干,纳减,大便调。患儿近半年来常咳喘,曾4次因肺炎、婴幼儿哮喘住院。有湿疹病史。家族中无哮喘史。刻诊:面色少华,呼吸稍促,唇周微绀,咽红,双侧扁桃腺Ⅱ°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满布中小水泡音,散在哮鸣音,心脏无异征,四肢温,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沉紫位风关。西医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证属肺脾素亏,痰湿阻肺,郁而化热。治以清热宣肺,降气化痰,佐以益气。药用:灸麻黄5g,前胡、枳壳各20g,杏仁、胆南星、黄芩、葶苈子各10g,地龙、瓜蒌皮、黄芪各15g,细辛3g,法夏6g.7剂。二诊咳消,少涕,纳差,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舌质红,苔薄白满布,指纹青紫位风关。此为肺气畅,但脾仍虚,痰湿难已尽去,故宜健脾化痰以巩固疗效。药用:太子参、黄芪、地龙各15g,杏仁、石菖蒲、葶苈子各10g,前胡、枳壳各18g,细辛2g,炙杷叶30g.5剂而病愈。随访2月未复发。

5 体会

小儿咳喘出现肺部罗音,是由肺部炎症导致支气管或肺泡分泌物增多,或支气管壁痉挛,使气道相对或绝对狭窄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此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稍有不慎,易感外邪,致肺气失宣,气不布津,留阻肺络则成痰;而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外邪侵入,无论寒热,易从阳化热,热灼津液亦成痰;痰壅气滞日久,肺气痹塞,血脉瘀滞,复与痰结,而成“痰夹瘀血,遂成窠囊”之顽痰,深伏于肺,致咳喘及肺部罗音久治不愈。因此,痰壅、热郁、气结,是小儿咳喘伴肺部罗音时的主要发病机理,法当清热宣肺,理气化痰。故拟基本方治之,药用麻黄、杏仁宣肺化痰,前胡、葶苈子、鱼腥草清热化痰,枳壳、地龙理气通络化痰,钩藤祛风化痰,并助麻黄宣肺之力。倪师根据患儿肺部体征辨病用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湿性罗音重化痰利水:倪师认为,湿性罗音,属中医痰饮之邪。肺失宣肃,水道失调,水停肺络则成痰成饮,致咳喘,肺部听诊闻湿罗音。故施治时需重用化痰利水之品,常选择既能利水化痰,又归肺经的药物,如车前草、冬瓜仁、薏苡仁、石韦等。如此“……水道一利,则上焦之水饮亦必下行,源流俱清,咳自愈”(清。陈修园《时方妙用。咳嗽》)。并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古训,无论寒饮热痰,方中必佐以辛温芳化之品,如细辛、干姜、川椒、陈皮等,以辛开肺气,温化痰饮,芳香醒脾而绝痰之源。恰如陈修园所言“使离照当空,而群阴力能退避”。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