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1例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13 11: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1例: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活血、泻肺逐水。自1997年1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1例: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活血、泻肺逐水。

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笔者用益气活血、泻肺逐饮药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家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充血性心力衰竭之诊断及心功能判断标准,参照《内科学》教材第四版。

患者入院前均未用过强心药,82例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在42~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2岁;原发病:冠心病66例,高心病7例,肺心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合并高心病4例;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41例,Ⅳ级26例。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者70例,阳虚者8例,气阴两虚者5例,血瘀者68例,兼水泛者31例,兼痰湿者6例。

2.治疗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1例,用益气活血、泻肺逐饮方:黄芪60g,党参、桑白皮各20g,葶苈子30g,猪苓、泽泻、丹皮各15g,益母草、赤芍各12g.1剂/d,水煎取汁200ml,分2次服。另用西医常规治疗:强心用西地兰0.2mg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1次/d;3天后改地戈辛0.125mg~0.25mg,口服1次/d.利尿用速尿20mg,口服,1次/d;或双氢克尿噻12.5mg~25mg口服,2次/d.扩管用消心痛片10mg,口服,3次/d.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同上。治疗期间观察脉搏、血压、心电图、电解质、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疗程均为2周。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组间用Ridit分析比较。

3.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据《现代心脏内科学》所述之标准。

3.2 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组51例中,显效4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7%;对照组31例中,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8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1例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31例中,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35.48%,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泻肺逐饮方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药性偏温燥,尽管配伍了丹皮、赤芍,但仍有7例出现口干、舌燥,3例舌苔变黄,大便干。经加用黄芩、瓜蒌等药后缓解。

4.讨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之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

笔者自拟益气活血、泻肺逐饮方,标本同治,并对不同病因之心衰配合小剂量的西药合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代医学认为: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是治疗心衰之基本原则。中药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对衰竭之心脏有明显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使冠状动脉、肾动脉扩张,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有利尿作用;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葶苈子也有强心作用,且可减缓心率;猪苓、泽泻利水消肿;泽兰、益母草活血、利水。实验证实,益母草具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提高血流量、降低血液粘滞性及减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且能增加冠脉流量;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能改善血流量、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全方综合了强心、利尿、扩管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衰,既减少了洋地黄用量,减轻了洋地黄的毒副作用,又可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微循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

2.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4.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