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从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17 11:03
从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摘要:从中医系统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摘要:从中医系统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改变则是继发于功能结构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状态即“阴平阳秘”。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疾病 功能调节。

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把疾病研究的重点放在生命活动的功能性病变方面,认为阴阳失调,正邪斗争,其本质,皆因功能上的失调。即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各种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也以功能调节为主要内容。现通过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

1.肠易激综合征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精神因素、健忘、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改变,而如伴有过度通气、胸闷、气喘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除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外,亦与心血管、支气管平滑肌功能不良有关;部分以腹泻、腹痛症状为主的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终末排尿不尽,可先于消化道症状,与平滑肌功能不良有关。此外,还可见消化道分泌功能、直肠压力、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改变。鉴于平滑肌功能紊乱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有人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本病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功能的改变,但至今尚无充分的关于其相关结构改变的证据,故本病不是器质性疾病。

1.2.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典型的功能性疾病目前中医临床上多依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将肠易激综合征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认为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此外,饮食、劳倦、寒湿等因素均可影响病症的加重和发展。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实际上,本病作为一个有全身表现的综合征,很难用上述几个中医病名概括,而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从中医角度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首先是肝气郁滞,从而导致气机的失调而致肠道气化不利。而肝脾之间存在着土木乘克的关系。《难经》、《金匮要略》都提出了“肝病传脾”的理论,至今,这一理论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肝郁日久,肝木乘脾,可致肝脾不和。病久及肾,病久必瘀。肾虚、血瘀的情况可见于患肠易激综合征日久不愈的患者。故从证的角度来说,以肝脾不和为主,日久可见肾虚、血瘀;从病的角度分析,如前所述,肠易激综合征多属“腹痛”、“泄泻”、“便秘”范畴。病证结合,中医临床上可这样表述本病:腹痛(或泻泄,或便秘)-肝脾不和证(或兼肾虚证,血瘀证)。

中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研究的重点是功能活动,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是功能子系统,气机失调是功能障碍的本质,人的疾病从本质上说,首先是功能性的。肠易激综合征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气机郁滞、肝脾失调、肾虚、血瘀等发病机理变化,反映了气机、脏腑失调等功能性改变,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疾病。

2.人的疾病首先是功能性的

中医学是一个古老、深刻而又有生命力的医体系,它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强调从内外环境两方面综合考察疾病,认为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破坏,人的精神情志因素的失常,均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虽然,中医学在《内经》时代的人体解剖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系统思想指导下,把人体和疾病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生命活动的功能方面,认为无论阴阳失调,还是脏腑紊乱,其实质,都是功能上的失调。在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关系问题上,认为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器质性疾病不过是功能性疾病的特定时空记录。

西方医学的疾病观,把认识疾病的焦点放在了形态结构上,认为一切疾病都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水平上找到形态结构的特定变化,强调局部定位,强调特异性病因和特异性治疗。认为每一种疾病必然有其功能结构的改变作为病因,除外伤外,所谓“器质性”改变均继发于功能结构的改变。尽管现代医学能根据人体不同层次上发生的异常,找到器质性病变的根据,但同时存在更多的是功能异常的背景。而许多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至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根据,这种疾病是纯粹的功能性疾病。归根结底,人体的疾病,从本质上说,首先是功能性的。

3.功能调节是各种治法的共同机制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