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4-07 14:03
所谓元气一元论,是指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即认为元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的本原,在元气

  所谓元气一元论,是指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即认为元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的本原,在元气之上,没有“道”、“太极”等的存在。由于把“气”作为宇宙的最初本原,故称“元气”。因而凡将气作为宇宙最初本原的哲学思想,皆可称为“元气一元论”,或“气一元论”,或“气本原论”。

  “元气说”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王道》认为,气即是本始之气,说:“元者,始也。”同书《重政》又指出,元气存在于“天地之前”,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说:“元者,为万物之本。”

  东汉时期,元气思想广为传播。张衡主张“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万物由元气产生,而元气由“玄”产生。《全后汉文·玄图》说:“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龠元气,禀受无原。”“玄”是万物的最初本原,包含天地最大的道德,故又称为“道”。道经过长久的运动,产生元气,元气是一种未成形的“气体”,但蕴含万物,又称为“太素”。可见张衡的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是道生万物的中间环节,还未发展到“元气本原论”。

  《古微书·春秋纬》认为:“元者,气之始。”但元气并不是宇宙的最初本原,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太易”。(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如《周易乾凿度》说:“夫有形生于无形。……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元气生于太易,无形而动,产生天地,也并非宇宙之最初本原。

  王充的《论衡》认为气即元气。元气自然存在,没有任何东西在元气之前存在,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配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构成本原,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生本原。此元气是王充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最初本原。故说王充确立了“元气本原论”,标志着“元气一元论”的形成。两汉以前的有关气的各种思想、各种学说,至此也被“元气本原论”所同化。

  从“元气一元论”的形成过程可见,两汉时期对宇宙本原的探讨,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发展先秦道家的“道—气—物”的宇宙生成模式,提出了“玄—元气—万物”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把元气作为玄和太易化生宇宙万物的中间环节;二是以王充的《论衡》为代表,发展了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元气说”,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思想,开“气本论”哲学之先河。其后唐初成玄英的《庄子集释》认为“气为生物之元”但又由道生的思想,无疑是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道本原论”;而北宋张君房辑成的《云笈七签》指出“元气本一,化生有万”、“元气无号,化生有名”的“元气本体说”以及“道即元气也”的“道气合一说”,则是发展了王充的“元气本原论”。北宋张载的《正蒙》指出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的“气本体论”,认为太虚是气的无形和本然状态,气是宇宙的本体,太虚与万物为气之聚散的两种不同形态。这种以气为宇宙本体的哲学逻辑结构,是以气为最高范畴的“气一元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由上可见,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源于“云气说”,而中医学的气学理论,源于对呼吸之气和人体“热气”等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推理。两种不同范畴的气学说,各有生成之源。但古代哲学的气学说,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医学有关气的认识的重要影响,中医学的气学理论是古代哲学气概念形成的基础,气学说萌生的土壤。而中医学的气学理论的产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如中医学气概念的产生,虽然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主要是对呼吸之气和人体内散发的“热气”的观察和推理,但与古人对自然界云气、风气等的观察和类比不无关系。中医学将人体内之气定义为无形而运动不息,无疑是接受了自然界之云气、风气的无形而运动的概念而产生。再如中医学对体内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认识,虽然可能源于古人气功锻练时的体验,但与哲学中宇宙本原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理论渗透于中医学似不无关系。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