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内经》中精及精气的涵义辨析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4-07 09:03
《内经》所论之精或精气,多指人体之精或精气,有时也涉及宇宙之精气。该书中所论精或精气的涵义,主要有以下

  《内经》所论之精或精气,多指人体之精或精气,有时也涉及宇宙之精气。该书中所论精或精气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与精气指男女生殖之精,有繁衍后代的作用。有时又指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而形成的胚胎。如:

  《上古天真论》说:“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此指男女生殖之精)皆竭矣。”

  《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2.精与精气指饮食之精。饮食之精,即水谷之精。因其常与水液相合而呈液态,故有时又称为“津液”。(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如:

  《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太阴阳明论》说:“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

  《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入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3.精与精气指自然界之大气。自然界之大气,称清气。人赖之以生存,又称呼吸之气。如:

  《上古天真论》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4.精与精气皆指脏腑之精。藏于脏腑之中的精或精气,称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是各脏腑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故又称脏腑之精气。脏腑之精常呈液态而藏于脏腑之中,故有时又称“津液”。如:

  《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汤液醪醴论》说:“精孤于内,气耗于外……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

  《解精微论》说:“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王冰注云:“五脏精气,唯心所使,以为神明之府。”)

  《根结》说:“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

  《本神》说:“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癃津液别》说:“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

  《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经脉别论》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大奇论》说:“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5.精与精气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不仅能化气以推动机体的生命活动,生神以维持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序,而且对病邪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是机体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如:

  《上古天真论》说:“积精全神。”

  《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汤液醪醴论》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精坏神去……精气弛坏……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玉机真藏论》说:“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

  《评热病论》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举痛论》说:“恐则精却。”

  《本神》说:“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厥论》说:“此人者质壮……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

  《奇病论》说:“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九针十二原》说:“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精泄则病益甚而匡。”

  《根结》说:“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