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脏腑中医辨证法(二):心与小肠病证治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2-04 11:02
(一)心气虚、心阳虚 心气虚主要是指心的功能不足;心阳虚则除见心气虚的证候外,又见畏寒肢冷等。 主证:心

  (一)气虚、心阳虚

  心气虚主要是指心的功能不足;心阳虚则除见心气虚的证候外,又见畏寒肢冷等。

  主证:心慌、气短,活动时加重,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结代。兼见自汗、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喜出长气等则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冷的则为心阳虚;若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神志不清、脉微欲绝的则为心阳虚脱。可见于某些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神经官能症、年老久病等。

  分析: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故见心慌、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等;心气不足,阳气不能固表,故见自汗;心阳不振,阳气不能外达,故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等;心阳虚脱,心液随阳外溢,故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治法:补心气,温心阳

  方药:参附汤加减

  熟附子 干姜 桂枝(温心阳);党参 远志 炙甘草(补心气)。

  (二)心阴虚、心血虚

  血为阴津的一部分,血虚主要见血不养心和血不充脉的证候,心阴虚则又可见热象。

  主证:心悸,健忘,心烦,失眠多梦。若兼见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者为心血虚;若兼见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或口舌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心阴虚。可见于某些神经官能症、贫血、津液丧失等。

  分析:心藏神,心的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见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多梦等;血虚不荣于面,故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盈于脉,故脉细弱;心阴不足则心火偏亢,故见心烦、低热、口舌生疮、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汗为心液,阴虚火旺,逼津外泄,故盗汗。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

  方药:补心丹加减

  北沙参 玄参 生地 麦冬 五味子(滋阴);党参 当归大枣(养血益气);柏子仁 茯神(安神)。

  血虚可加熟地、黄精;低烧加银柴胡、地骨皮。

  (三)心火上炎

  主证:舌尖红、口舌粘膜糜烂或溃疡,口渴、唇裂,或见心悸、心中烦热、小便黄赤或排尿灼痛,舌黄、脉数。可见于某些舌炎、复发性口腔炎、泌尿系感染、体液消耗过多等。

  分析: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故见舌红糜烂或溃疡;心火扰乱心神,故见心悸、心中烦热;热灼津液,则见口渴、唇裂、尿黄、苔黄、脉数等。 ‘

  治法:泻心火,滋心阴

  方药:导赤散加减

  黄连 淡竹叶 木通 莲子心 生甘草(泻心火);生地 麦冬白茅根(滋心阴)。

  (四)心血瘀阻

  主证:心前区刺痛或闷痛,时作时止,痛势剧烈、牵引肩背,喘息短气,心悸不宁;重则唇甲青紫、自汗、四肢厥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脉细或结代。可见于某些心绞痛、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分析:瘀血内阻,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痛势剧烈;心血瘀阻,气血不能畅通,故见唇甲青紫等;心脉瘀阻,阳气不能畅达四肢,故见四肢厥冷、自汗等。标实本虚,心气虚导致血瘀,故见心悸、喘息短气、脉细或结代等。

  治法:振奋心阳,温通血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 桂枝 薤白 瓜蒌 炙甘草(振奋心阳,行气宣痹);(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丹参 当归 红花 川芎 延胡索 水蛭粉(通经化瘀)。

  (五)痰迷心窍、痰火扰心

  主证;精神错乱,行为怪僻,或神志昏糊,严重者可昏倒于地。若见神情抑郁,静默痴呆,语言错乱,举止失常,不知饥饱者为痰浊扰心。病久正衰,神志不清,喉中痰鸣,苔腻者亦为此证;若见狂躁妄动、打人骂人、喜笑不休或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火扰心。可见于某些精神病、癫痫、癔病、脑血管意外、危重疾病后期等。

  分析:心藏神,痰阻心窍,神明蒙蔽,故见精神错乱,行为怪僻或神志不清,痰火扰心则见狂躁不安、便秘尿黄等。正衰痰湿壅塞,气机阻滞,故见喉中痰鸣、苔腻等。

  治法:若痰浊扰心宜涤痰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减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壳 竹茹(滁痰);菖蒲 远志 郁金(开窍)。

  若为痰火扰心则宜清化痰火,可用礞石滚痰丸加减

  胆南星 礞石 川贝母 竹沥 天竺黄(滁化热痰);黄芩生大黄 生牡蛎(泻火)。

  (六)心肾不交

  主证:虚烦失眠,多梦易惊,心悸健忘,亦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遗精、舌质红,脉细数等症。可见于某些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身体虚弱等。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