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红细胞检查知识总结-检验技师辅导资料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08 10:06
红细胞检查知识总结-检验技师辅导资料:1.概要(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红细胞检查知识总结-检验技师辅导资料

1.概要

(1)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5×101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2/L.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①可塑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必须经过变形才能通过口径比自身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②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其评价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即抗凝条件下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率。正常成年男性第1小时末为0~15mm,女性为0~20mm.如果红细胞的叠连加速,则血沉加快,说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差。③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大,其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小,越容易发生破裂溶血。正常红细胞在0.45%~0.40%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部分溶血,在0.35%~0.30%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刚成熟的红细胞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人,红细胞脆性小,衰老的红细胞和某些发病机理情况下脆性大,容易破裂溶血。红细胞在等渗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此外,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含量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L.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在维生素B12的存在下,叶酸经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参与红细胞内DNA合成。由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P0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另外雄激素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也可以促进肾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因此男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女性。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为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基本相同临床应用价值,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还有特定的比例关系,如每升血液中有1.00×1012个红细胞,相当于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30g/L)。可以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是否平行。如有较大的差异则说明红细胞的体积大小和形态有所改变,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有所改变,此时应该注意MCV、MCH、MCHC等几个红细胞参数,他们也是分析判断贫血的几个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测定:

(一)检测原理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Hi)或其他衍生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包括: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碱羟血红蛋白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等。

2.红细胞计数

【原理】用等渗稀释将血液稀释一定脱当选后,滴入血细胞计 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积压液中红细胞数。传统的红细胞稀释是Hayem液,由氯化钠、结晶硫酸钠、氯化 高汞溶于蒸馏水制成,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调节渗透压,硫酸钠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边,氧化高汞为防腐剂,本试剂的主要缺点是如遇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球 蛋白沉淀使红细胞容易凝结。近来,甲醇枸椽酸盐稀释液和到广泛应用,此液优点在于配制简单,红细胞不凝集,并在稀释小时后仍然介质正常的圆盘形,急诊时, 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的生进盐水液均可体红细胞稀释使用(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

男:4.0×1012~5.5×1012/L

女:3.5×1012~5.0×1012/L

新生儿:3.5×1012~5.0×1012/L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一般是平行的(医考网搜集整理)。

生理性增加:见于新生儿、高山高原居住者。

发病机理性增加:真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乏氧性疾病如肺心病等、脱水等。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失血等。某些疾病可引起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