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45个常考知识点归纳(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9-07-28 11:06
21.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

21.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22.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23.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24.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25.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26.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27.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2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

29.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

③暑多挟湿。

30.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性重浊;

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③湿性黏滞;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31.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②燥易伤肺。

32.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②火易耗气伤津;

③火易生风动血;

④火易致肿疡。

33.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4.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35.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①直接伤及内脏;

②影响脏腑气机;

③多发为情志病证;

④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36.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7.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8.发病的类型:

①感邪即发:又称为卒发、顿发。即感邪后立即发病。

②徐发:又称为缓发,即指感邪后缓慢发病。

③伏而后发:即指感受邪气后,并不立即发病,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④继发:是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疾病。

⑤合病:合病之说,首见于《伤寒论》。指外感病初起时两经同时受邪而发病。

⑥复发:指疾病初愈或慢性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

39.正治: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40.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防治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即病有假象者。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假象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究其实质,仍然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包括①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②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③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④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其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

41.调整阴阳: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