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3-23 10:03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内容,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脏与腑的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相输相应的“脏腑相合”关系。其依据有三,即经脉络属、生理配合与发病机理相关。

  (一)心与小肠的关系

  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其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心脉。故说“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在发病机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下移于小肠。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于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的相互为用方面。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三)脾与胃的关系

  脾与胃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方面。既存在着协同作用,又具有依存关系。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熟腐。胃的“纳”是为脾的“运”作准备,而脾的“运”适应胃继续“纳”的需要。脾与胃密切配合,纳运相得,才能完成纳食、消化、吸收与转输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脾气宜升,胃气宜降,是脾胃之气运动的基本特点。而升与降是相反相成的,没有胃降,就没有脾升。而脾不能升,则胃就不能继续降。因此,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从而保证了“运”、“纳”功能的正常进行。故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燥湿之性相反,喜恶有所不同,这反映了脾胃在喜恶燥湿方面的特性。脾胃燥湿之性虽然不同,但其间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脾之燥有胃之润制约之,才不致过燥;胃之润有脾之燥制约之,才不致过湿。从而燥湿相济,方能维持脾胃之气的正常升降,达到“运”、“纳”功能正常。故《临证指南医案》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四)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而疏泄于肠。肝胆同主疏泄,共同发挥协助消化的作用,以助脾胃运化水谷,转输精微。

  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而决断又来自于肝之谋虑,肝胆配合,人之情志正常,遇事方能作出决断。

  (五)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生理联系,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主要体现在贮尿和排尿方面的相互依存和协同作用。

  人体水液经过肾的气化作用,浊者下降,必须由膀胱贮留和排泄,而膀胱的贮尿和排泄功能,又依赖于肾气的固摄与气化作用。因此,肾与膀胱共同协作,以完成尿液排泄。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