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缺血性中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5:23
缺血性中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中风,又名卒中,从病变性质上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缺血

缺血性中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中风,又名卒中,从病变性质上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60%-80%,多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大脑的血管所致,是一种重要的致死及致残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依法组方,理、法、方药统一,从不同的角度辨证分型,对中风病进行临床辨证论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组是指细胞或组织中所有蛋白质的集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其对指导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诊断及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来阐明其在蛋白质分子水平的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缺血性中风的证治:

现代医家认为,缺血性中风的致病因素不外虚、火、风、痰、气、血,但其发病机制常为多种病因相互影响或兼见。在辨证分型上多分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阴虚、肝阳化风等型。中医在治疗上立足整体观念,结合病情辨证论治,施治上包括中药复方制剂、针刺等手段。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现代医学方法探讨,明确本病发生的机制机理(医学网搜集整理)。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逐渐应用于疾病的研究当中,不少中医药工作者已经将目光投向蛋白质组学,在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蛋白质组学已开始应用于本病的研究当中。

在临床研究中,韦氏等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与正常人的蛋白差异性,使用SEL-DI-TOF-MS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l0)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质进行筛查,对比分析患者组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诊断率皆大于94%以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实验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进行鉴定,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的诊断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实验研究中,周氏等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大鼠缺血性中风的相关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应用2-DE联合MALDI-TOF-MS进行比较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水平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了健康、缺血脑组织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数据,从而获取白细胞三烯A一4水解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降解胞外酶等一些与脑缺血相关的蛋白高表达,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