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眼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6:20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急性病之一。发病时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偏瘫是其常见的后遗症。近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急性病之一。发病时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偏瘫是其常见的后遗症。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对该病分别给予眼针、体针、眼体针结合疗法治疗。通过观察比较,眼体针结合法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疗法,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系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确诊为脑血管意外(中风)的病例,分为3组,每组各60例.眼体针结合组60例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25-62岁,其中25-40岁者9例,41-50岁者18例,51-62岁者33例;病程<1个月者25例,1-3个月者20例,4-6个月者15例;脑出血者4例,脑栓塞者2例,脑血栓形成54例。

眼针组60例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34-82岁,其中34-50岁者12例,51-60岁者42例,61-82岁者6例;病程<1个月者40例,1-3个月者15例,3-12个月者5例;脑出血者6例,脑血栓形成54例。

体针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0-80岁,其中40-50岁者11例,51-60岁者42例,61-80岁者7例;病程<1个月者35例,1-3个月者14例,4-6个月者11例医学|;脑出血者5例,脑血栓形成55例医|学。

治疗方法

眼针组:主穴取下焦区穴、上焦区穴;配穴取脾胃区穴、肝胆区穴。每次取2区穴,以针刺瘫痪对侧为主,用32号0.5-1.5寸不锈钢针,先以左手指压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在所选穴区沿皮轻轻平刺或斜刺2分许,然后左手食指轻按进针处以固定皮肤,施捻转手法2min(每分钟捻转160次),留针10min后,再行针2min即可出针。每日施术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日。

体针组:根据病情辨证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常用穴位: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尾骨端上3寸旁开3寸处、风市、伏兔、阳陵泉、绝骨、太冲、昆仑等。言语蹇涩者加金津、玉液;口眼歪斜者加地仓、颊车、牵正等;肘部拘挛加曲泽;腕拘挛者加大陵;膝部拘挛者加曲泉;踝部拘挛者加太溪等。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施行或补或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日。

眼体针结合组:眼针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脾胃区穴、肝胆区穴。体针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风市、伏兔、殷门、委中上2寸、阳陵泉、悬钟、太冲等。治疗时先针刺眼区穴,及刺瘫痪对侧为主(其针刺操作方法同眼针组),施捻转手法2min,再根据辨证选用体穴。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留针15min,每隔5min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日。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根据1983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着眼神志、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采用计分法,满分28分。如起点最高分定为10分,积分增加在14分以上者为基本痊愈;积分增加10-13分者为显效;积分增加6-9分者为有效;积分增加少于5分者为无效。

眼体针结合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眼针组基本痊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体针组基本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

典型病例

袁某,男性,50岁,1990年6月20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个月前突然晕倒,右侧肢体瘫痪,诊为脑血栓形成,经当地医院抢救后转我院就诊。诊见患者神清,表情淡漠,面色萎黄,右侧肢体瘫痪,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Ⅱ级,时有耳鸣头晕,语言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采用眼体针结合法施治。取左眼下焦区,上焦区.嘱患者意念达病所,配合肢体运动,尔后取体针曲池、手三里、合谷(平补平泻)、阳陵泉(泻)、太溪(补)。即见下肢能屈伸,抬高45度角。6月27日再行治疗1次,另加肾俞。6月30日连针4次,右臂可抬高90度角,在家人搀扶下可下床行走。共针16次,语言流利,可单独行走,上肢屈伸活动自如,但感力弱,基本痊愈。

体会

偏瘫为中风常见后遗症,笔者经临床实践体会眼针治疗本病疗效颇佳,多数患者于针后患肢立即能伸屈或抬高,而用眼体针结合法治疗,效果更佳。且效应持续时间长。对三组患者运动机能的即刻效应临床观察,以针后肢体立即抬高的厘米数为指标(超过5cm以上)眼体针结合组阳性率为75%,眼针组阳性率50%,体针组阳性率为0,其差别显著。该法见效迅速,能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坚定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故宜深入研究,推广应用.眼针针感多酸、重、痛,个别患者出现冷热感。凡出现酸和冷感的病例疗效较好。还应注意行针与患者“意念达病所”的关系,行针得当意念达病所,再辅以肢体被动性的和意念性的功能锻炼,往往事半功倍。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