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耳穴贴压法治疗痛经215例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19 16:11
【关键词】耳穴贴压痛经穴位疗法痛经,是指妇女月经前后或行经过程中出现少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的一种月经

关键词】耳穴贴压痛经穴位疗法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前后或行经过程中出现少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的一种月经病,尤以青年女性多见。2005-10—2007-12,我们运用耳穴贴压法治疗痛经21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鉴别方法和依据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

1.2一般资料

215例均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5级高护专业在校女大学生。经前疼痛128例,经期疼痛69例,经后疼痛18例;伴月经不调78例,经期泄泻36例,经期口糜17例,经行衄血8例;均为原发性痛经。

1.3治疗方法

1.3.1穴位选择

主穴:子宫、内分泌、神门;配穴:交感、皮质下、心、肝、肾。

1.3.2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选取3~5个穴位,再用王不留行胶布穴位贴压,用手指用力按压耳穴,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佳,以刺激后整个耳廓充血发热效果最好。行经期主要以止痛为主,取双侧耳穴,每侧按压1~3min,疼痛缓解后,保留1~2日,若有反复可自己按压;非经期以调理冲任为主,每日按压3~5次,3日换1次,左右耳交替,连用9日。每次经前3~5日做预防治疗,耳穴贴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巩固疗效。

1.4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痊愈:少腹疼痛及伴随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有效:少腹疼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无效:治疗3个月经周期少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未减。

2结果

本组215例,痊愈118例,占54.9%;有效76例,占35.3%;无效21例(其中未坚持治疗7例),占9.8%;总有效率90.2%.

3典型病例

杨某,女,21岁。2005-10-11就诊。主诉:腹痛3日加重半日。既往月经来潮均有腹痛、腹胀、月经量少、色黑有块等症,本次月经将潮,受凉腹痛加重。诊断:痛经。取双侧子宫、神门、内分泌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用力按压1min,自觉疼痛减轻,嘱耳穴贴压的王不留行保留,待疼痛消除后自行去除。月经净后1周,巩固治疗3次。待下次月经来潮前3~5日即来治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月经按期而潮,色正痛止。随访1年未复发。

4体会

痛经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多见。病机多为情志抑郁,或寒客胞中,或冲任瘀阻,导致血滞不行,留聚不通,不通则痛。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冒雨受寒,月经初潮之时,易避讳而烦恼,致使肝气不畅,气机被遏,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瘀而不通则疼痛。且多羞于就医,拖延治疗,造成痛经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解释月经的生理现象,消除经前期、行经期的紧张心理,配合贴压耳穴子宫调理气血,行气止痛;神门消炎止痛;内分泌调节内分泌功能。三穴合用,行经期的紧张心理,配合贴压耳穴子宫调理气血,行气止痛;神门消炎止痛;内分泌调节内分泌功能。三穴合用,行经期止痛作用加强。非经期,针对不同病症,辨证施治,配选肝穴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肾穴调理冲任,补益肾气;交感、皮质下、心穴调节精神情绪,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提高止痛效果。通过综合治疗,标本兼治,使气血充盈,血脉畅通,冲任调和,达到较好的疗效(医学网搜集整理)。

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