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药对于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6:50
[摘要]中药对降血脂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主要论述中药从抑制脂类

[摘要]中药对降血脂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主要论述中药从抑制脂类吸收、影响胆汁酸循环、抑制脂类合成、抗过氧化、提高HDL,降低LDL等方面的作用来达到降血脂的目的,为临床上针对性选择中药降血脂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高脂血症;作用机制

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三酰甘油、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血浆中的脂类易受膳食成分及体内代谢的影 响,故血脂含量及成分在不断变动,但通过机体的自我调节, 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体空腹浓度值三酰甘油20~ 110 mg/100 ml,胆固醇及其酯110~220 mg/100 ml,临床上所 指高脂血症主要指胆固醇高于220~230 mg/100 ml、三酰甘油 高于130~150 mg/100 ml的人群,所以衡量血脂的高低主要 取决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其酯类。高脂血症主要分为5类, Ⅰ型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外源性,最为少见(乳糜微粒的增高), Ⅱa型为自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低密度脂 蛋白的增高),Ⅱb型为自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低 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Ⅲ型为高胆固醇血 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较少见(中间型脂蛋白的增高),Ⅳ型 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内源性,最为常见(极低密度脂蛋白增 高),Ⅴ型为高三酰甘油症(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混合型,乳糜 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脂血症及脂质代谢障碍是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脂类不溶于水,在体内运输时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 起,以增加与水的亲和力,这种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叫脂蛋白,脂蛋白常见的包括乳糜微粒(CM),有小肠黏膜上 皮细胞合成,主要是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至肝和脂肪组织,极 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脏合成,主要是从肝脏运转内源 性三酰甘油至脂肪组织及其他组织;低密度脂蛋白(LDL), 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能与肝外组织细胞膜上低密 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内,然后,被细胞内的溶酶 体分解为自由胆固醇而利用;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 和小肠合成,有助于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及胆固 醇酯的合成,促进血浆中自由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并转 运至肝脏。

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是由于脂类代谢紊乱,或因脂类产 生过多,或因其降解或转运发生障碍。例如,食物中脂类含量 过多,体脂分解加强,肝内合成胆固醇过多,而磷脂质量差 或含量不足,以及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等都可以产生高脂 蛋白血症。近年来,随着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 现,证实中药对高脂血症有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以 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副作用少。本文从脂类的吸 收,运转,代谢,氧化,合成等方面论述中药对高脂血症的影 响方式。

1、对脂类吸收的抑制作用:这类中药主要是抑制机体对外源性脂类的吸收和胆固 醇转化物胆酸在肝肠循环中减少胆酸重吸收的数量从而达 到降血脂的目的[1].外源性脂类主要为食物中的三酰甘油和 胆固醇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而进入到人体内,食入的三酰甘 油被肠脂肪酶水解为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才能吸收,胆固醇在 肠黏膜细胞经酶作用从新酯化成胆固醇酯再进入淋巴管,淋 巴管和血液中的胆固醇大部分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这类 中药如何首乌、草决明、虎杖、大黄等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能促进肠的蠕动,减少脂类在肠道停留时间,减少三 酰甘油和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荷叶能使肠道形成一层 膜,阻止脂类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减少吸收;植物固醇可以与 胆固醇竞争酯化酶,使胆固醇不能酯化,从而减少胆固醇的 吸收,如大豆、绿豆等豆类含有的豆固醇,海藻类、蒲黄等所 含有的谷固醇,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2、中药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盐为胆固醇的转化物,在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中,有些 植物中的纤维素、果胶等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断胆汁 酸的肝肠循环,减少胆汁酸重吸收的数量,不仅增加胆汁酸 及其衍生物的排泄量,还能通过反馈机制增加胆汁酸合成限 速酶活性,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胆固醇目 的[2].甘薯中的黏蛋白,决明子蛋白质,大豆蛋白等这类活性 蛋白质,能与胆汁酸相结合,减少肝肠循环中胆汁酸重吸收 量,达到降胆固醇目的。枸杞多糖,海带多糖,魔芋中所含的 葡甘聚糖等都有相似这样的功效。

3、通过抑制脂类的合成来达到降血脂:内源性脂类主要是指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和三酰甘 油,三酰甘油主要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合成,胆固醇的主要 在肝脏合成,中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途 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目 的。如泽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和三酰 甘油的吸收,影响内源性胆固醇代谢,可加速三酰甘油的水 解或影响肝脏对其合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壁正 常胆固醇的清除并运至肝脏代谢和排泄,预防低密度脂蛋白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通过竞争细胞表面受体,抑制低 密度脂蛋白进入内皮细胞,抑制胆固醇合成和抗血栓形成作 用,从而防止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大黄有抑 制内源性胆固醇的作用,香菇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绞 股蓝总皂苷可减少合成中的脂肪,阿魏酸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3].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