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皇帝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3)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5 16:4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据历代医家对经旨的阐发概括之:(1)湿邪外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据历代医家对经旨的阐发概括之:(1)湿邪外袭,固然可以从口鼻入肺,更可先伤脾胃,而后自肺脉上逆于肺;(2)脾肺俱属太阴,一主天气,一主地气,湿伤于气,既可困脾又可干肺;(3)湿邪易阻气机,肺为气之本,其气贵在流通,湿聚气阻,肺失肃降,岂能不咳?

(4)湿邪虽于秋犯肺,却不即刻发病,至冬肺气衰弱之时始动,遂成咳嗽。故湿邪伤肺,不似风邪那般直接从皮毛、口鼻或腧穴及肺,而是由其他途径间接作用于肺引发咳嗽的。考经文“上逆而咳”之说,细究之乃知,此言原发病位在下(即脾胃),尔后湿邪由下上犯于肺为病。

肺属金,体寒且畏寒,寒为阴邪故易伤肺,可谓同气相求。《素问?咳论》以寒邪犯肺为咳嗽之主要原因,《灵枢?百病始生》则更为明确道:“重寒伤肺”。寒邪犯肺,途径有三:一是由皮毛受邪,内从其合而入肺;二是先入于胃,再由肺脉上至于肺;三是从背部腧穴而入于肺。肺气清虚,寒邪偏戾,则使其宣降失职,发为咳嗽之病。自《内经》后,历代医家皆尤重寒邪伤肺。《诸病源候论》便多处载有“中冷声嘶”、“风冷失声”、“咳嗽者,肺感于寒”。唐代医家皆有寒咳之说,如《千金》、《外台》等。宋?《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云:“夫五脏六腑皆有嗽,而肺最多。然肺居四脏之上,外合皮毛,皮毛喜受风冷,故肺独易为嗽也”。明?张景岳对寒邪伤肺致嗽更有精辟论述,《景岳全书?卷十九》云:“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

鉴于肺之咳嗽因于寒湿之邪尤为多见,而寒湿乃阴邪,故张仲景治疗咳嗽痰饮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方中不乏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辛温之品,充分体现了治外感寒湿咳嗽“当以温药和之”之要旨。明张景岳也力主“咳嗽必以辛温,其邪自散”。

江西中医学院洪广祥教授认为:咳喘病机虽繁、证候虽多,但病位不离肺,病因不远寒,病理不离痰瘀,提出“治肺不远温”的观点,并以温散、温化、温补、温通等为主要治法。在治疗咳嗽中首选麻黄,无论寒热咳嗽,均以麻黄宣肺,通常选用:生麻黄10g,南杏仁10g,生甘草6g,矮地茶15g,白前10g,若寒痰盛者加干姜6~10g,细辛3~6g,紫菀10g,款冬花10~15g;湿痰盛者,加法半夏10~15g,陈皮10g,茯苓15g。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