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药剂型与疗效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31 22:24
对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的探讨,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开始了。《神农本草经》载:药性有宜丸者,有宜散者,宜水煮者

  对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的探讨,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开始了。《神农本草经》载:“药性有宜丸者,有宜散者,宜水煮者,宜膏煎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药物有不同性能根据各自特性制成不同剂型,无非是为了扬其长而避其短,以获取更佳疗效。

  常见的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片剂、针剂、糖浆剂、膏药剂等。药物何以要制成不同剂型呢?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让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充分发挥其功用,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一)根据药物特性选制剂型

  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性质差别说很大。因此,在剂型制作上惟有从实际出发,在充分把握各种药物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制作不同的药物剂型,以适应临床治病的需要。按药物特性选制剂型包括扬长、避短,保效三类情况。

  1.扬长是指通过合理剂型的选制,而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例如,动物中的骨、角、皮、甲类、质地坚实,短时煎不易煎出其有效成份,磨粉服用又不易被机体吸收,医学|若制成胶剂,便有利吸收,能使其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2.避短指通过剂型选择来消除或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例如丸剂,古人云:“丸者,缓也”。将某些含毒性的药物制成蜜丸,糊丸等剂型,使其缓效,可避免中毒,且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用于攻逐冷积的三物备急丸之所以选择蜜丸剂型,就因其含峻泻药巴豆霜。而像水银之类大毒药物,则宜制成丹剂,以降低其毒性而增强其疗效。

  3.保效即保持药物固有功效。如中医“急救三宝”的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和紫雪丹,前二者皆是蜜丸剂型。作为急救用药,为何不制成吸收较快的水丸呢?这是因为二者在组方用药上都以具有浓厚香气、开窍醒神作用的药物为主,如麝香、安息香等。这类药物多易挥发散失而使疗效降低,惟有制成蜜丸,才宜于保存以利救急之用。

  (二)根据疾病特点择用剂型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要形式,它适应着多种多样的临床需要。疾病有虚实,寒热、表里、缓急、轻重、上下之分,因而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以争取临床治病的最佳效果。一般说来,急性病宜用汤剂、散剂、注射等速效性剂型;慢性病宜用蜜丸、膏剂等缓效而带滋补性剂型,消化不良则以针剂收效更好等。按疾病选用剂型包括下述3种情况。

  1.根据临床症状选用剂型

  对一般能吞咽、病情允许的患者来说,口服汤剂等治疗是常见的。但对中暑昏迷患者,可选用丹剂,将药物吹入病人鼻腔,以收芳香开窍之功;或以痧药置其舌下,通过舌下粘膜吸收而使药物迅速生效。

  2.根据病势缓急选用剂型

  病情急者多用汤剂,反之,则常用丸剂。例如,“理中丸”以蜜为丸医学|,属缓调之剂,适用于病势较轻、病程较长者,但对病情较急者来说,则宜改丸剂为汤剂,以尽快收效。

  3.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剂型

  临床实践证明,病在肌肤宜汗当用汤饮剂;病在胸膈宜吐,须用散剂;病在脏腚和,当用丸、膏剂;病在腑宜下,须用煎剂。此外,对体表的痈疽疮疡,宜用散剂、油膏剂;对深部肌肉形成的瘘管,则宜用线剂;局部跌打、风湿、外

  用膏药可奏效;润肠通便,又常采用栓剂。

  (三)配合临床需要进行剂型

  改革几千年来,中药在给药途径和剂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片剂、注射液的问世,中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中药调剂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寻找适应的给药途径,配制适合的膜剂、冲剂、气雾剂、袋泡剂或其他剂型,方便患者提高疗效。

  汤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以久不衰,颇受患者欢迎。中医运用汤剂也得心应手,这是因为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确切,并能根据病人病情因时因地随症加减,适应辨证论治,灵活用药的特点;但它也有不足处,调配煎煮费时费力,质量也无法保证,药材损失大利用率低,所以对汤剂改革前人已做了很多尝试,但无论单煎备用型,还是干燥颗粒型、代醇液体型、袋泡剂型等单味提取加工都不能反映中医中药“整体观念、复合用药”的理论实质。近年来已有学者对中药材进行颗粒化处理,将中药材粉碎成2.5mm左右颗粒以实验研究发现能提高煎出率20%以上,从而提高疗效,缩短了浸泡煎煮时间,而且一煎即可,经微粒化处理的中药提高了卫生洁净度,降低了含菌量,省时省力,便于机械化分包,为电子化抓药开辟了途径。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