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败探索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10 17:4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抢救的猝死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抢救的猝死病例,分析猝死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结果3年总共收治院前及院内猝死患者63例,其中院前40例,院内23例。院内发生猝死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加强全民意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猝死心肺复苏,作者:王凤娟。

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共抢救猝死患者63例,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分析病因,总结经验,提高猝死急救水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3例猝死患者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28~80岁,平均70岁。院前组40例,其中120送人30人(75%),非120送入10人(25%),院内组23人。

1.2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临床特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S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世界卫生组织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h内为猝死|搜集整理,“猝死”的高峰则是在起病后1h内,因此多认为发病后1h内死亡为猝死标准。

1.3心肺复苏成功标准是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8kpa以上,出现自主心率,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

1.4猝死时间:

1.4.1抢救成功组2例猝死时间≤5min,13例≤4min.

1.4.2抢救失败组23例猝死时间≥15min,2例在2~6min.3例在6~9min,20例在9~12min.

1.5复苏措施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下操作: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多巴胺、阿托品、纳洛酮,头部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1.6病因分布明确:诊断心血管18例,呼吸系统9例,脑血管8例,晚期肿瘤6例,窒息2例,不明原因20例。猝死多为不明原因20例和心血管18例,占总数的60.32%.有报道证实导致猝死的病因以心血管最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抢救成功较高,成功10例占55.56%.呼吸系统抢救成功2例占22.22%.晚期肿瘤和不明原因猝死复苏成功率为0.

2结果

院前发生猝死40例复苏成功2例(5%),院内发生猝死23例复苏成功13洲(56.52%)。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显着差异。资料表明,猝死患者在4min内人工心肺复苏不仅窦性心率易恢复,而对脑复苏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讨论

3.1因脑细胞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4~6min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据文献报道,4min内复苏有一半人救活,4~6min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min者成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几乎无存活可能。资料中显示,抢救成功组15例尽早采取了CPR,才提高了成功率。抢救失败组相对时间太长而导致复苏困难。

3.2现场有无目击者及目击者的急救技能很重要。院内复苏都是由医护人员按照最新的急救复苏指南的标准进行,抢救时间均在4rain内;院外猝死现场目击者少,而且缺乏急救复苏技能,大大延长了开始复苏的时间而降低复苏成功率。

3.3在有效的CPR同时,气管插管,建立机械通气,改善脑组织和心肌缺氧,既能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又能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等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同时又能解决昏迷患者的舌后坠和分泌物增多而导致的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换气量,并可以予纯氧或正压吸氧,使机体有足够的氧供。抢救成功组15例,4min内插管13例,6min插管2例。抢救失败组48例中30例行气管插管,终因大脑缺氧时间太长或已脑死亡失去抢救时机。

本组资料显示复苏开始时问越早越能得到最佳抢救时机。其他患者因被发现较晚或发现后报警不及时,交通不畅,现场急救人员及设备缺乏等因素,丧失最佳抢救时机。积极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心肺复苏意识及技能,使他们一旦发现猝死患者,可以尽快开始实施cPR,并正确向急救中心呼救。|搜集整理医务工作者更应提高自身的急救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院内初级复苏的成功率,为进一步提高最终复苏成功率争取时问,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