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12-27 09:19
【病原学】 致病性钩体为本病的病原。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状

  【病原学】

  致病性钩体为本病的病原。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状如未拉开弹簧表带样。钩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菌体长度不等,一般为4~20μm,平均6~10μm,直径平均为0.1~0.2μm.钩体运动活泼,沿长轴旋转运动,菌体中央部分较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

  钩体革兰染色阴性。在暗示野显微镜下较易见到发亮的活动螺旋体。电镜下观察到的钩体结构主要为外膜、鞭毛(又称轴丝)和柱形的原生质体(柱形菌体)三部分。钩体是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常用的柯氏(korthof)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孵育温度25~30℃。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可死亡,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

  据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钩体共有23个血清群(serogroup),200个血清型(serovar)。我国已知有19群161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我国较常见的有13个血清群、15个血清型(表11-48)。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对人的毒力、致病力也不同。某些致病菌型在体内外,特别在体内可产生钩体代谢产物如内毒素样物质,细胞毒性因子、细胞致病作用物质及溶血素等。

  表11-48 我国钩端螺旋体13群15型标准菌株

血清群   serogroup   血清型   serotype  
黄疸出血   (L.icterohemorrhagie)     (L.lai)  
爪哇   (L.javania)   爪哇   (L.java-5)  
  (L.canicola)     (L.canicola)  
拜伦   (L.ballom)   拜伦   (L.ballom)  
致热   (L.pyrogenes)   致热   (L.pyrogenes)  
蛮耗   (L.manhao)   蛮耗   (L.manhaoⅡ)  
秋季   (L.autumralis)   秋季   (L.autumralis)  
澳洲   (L.australis)   澳洲   (L.australis)  
波摩那   (L.pomona)   波摩那   (L.pomona)  
流感伤寒   (L.grippotyphosa)   流感伤寒   (L.grippotyphosa)  
七日热   (L.hebdomadis)   七日热   (L.hebdomadis)  
         阿尔夫   (L.hebdomadis w olffi)  
        溶血   (L.hemolytica)  
巴达维亚   (L.batavia)   巴什赞   (L.batavia)  
塔拉索夫   (L.tarassovi)   塔拉索夫   (L.tarassovi)  

  【发病机理】

  1.入侵途径、体内繁殖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钩体自皮肤破损处或各种粘膜如口腔、鼻、肠道、眼结膜等侵入人体内,经淋巴管或小血管至血循环和全身各脏器(包括脑脊液和眼部),迅速繁殖引起菌血症。钩体因具特殊的螺旋状运动,且分泌透明质酸酶,因而穿透能力极强,可在起病1周内引起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以及肝、肾、肺、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其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损伤,轻者常无明显内脏器官损伤,发病机理改变轻微,而感染中毒性微血管功能的改变较为显著。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普遍肿胀,嵴突减少,糖原减少以及溶酶体增多。

  2.内脏器官损害 各脏器损害的严重度因钩体菌型、毒力及人体的反应不同,钩体病的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多样,病变程度不一,临床往往由于某个脏器病变突出,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如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等。

  3.中后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反应 人体对钩体的入侵首先表现为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但无明显的白细胞浸润,也不化脓,仅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明显,有明显的吞噬能力。出现腹股沟及其他表浅淋巴结肿大。上述均为非特异性反应。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